生態旅遊 一探山海間的生態智慧

鈦美   鈦美   鈦美

春天結實飽滿的小米穗迎著海風微微搖動,收成後的紅藜等著陽光吸乾水分,部落媽媽不時得出來翻動紅藜。這些畫面構築了位於台東太麻里鄉查拉密部落的春天。近日部落族人不但種下香花,當地的向陽薪傳木工坊與部落居民合作舉辦導覽活動,讓遊客親身體會這個古老部落的生態智慧。

依傍著太平洋世居的查拉密部落,是少數未因政權更迭而遷徙的古老部落,他們在祖先選擇的土地上安身立命,累積與土地長久互動而生的智慧,這些傳統知識成為部落每天的實踐。這幾年,木工坊經理陳秀如努力紀錄查拉密的傳統知識。他是池上鄉人,因工作關係進入部落,在他眼裡,查拉密有挖不完的寶藏。

「瀧」部落的由來 原來是海裡的「黑色百步蛇」

查拉密部落又有「瀧」部落之稱。仔細一看,部落門牌都有一個「瀧」字。為何稱為瀧呢?老人家說,因為有龍。但原住民文化並沒有龍的傳說。陳秀如為此尋找解答。一位90多歲的vuvu告訴他,以前的老人家傳說云,海裡住著黑色的百步蛇,有一對黑色的翅膀,一拍打翅膀就會發出巨大的「喳啦喳啦」聲音,這也是查拉密(calavig)的由來。

傳說中的百步蛇十分調皮,牠會跑到部落上方水塘造成氾濫,老人家都會告誡子孫,海裡的黑色百步蛇很壞,不要到海裡玩。日治時代,日本人知道這個故事,自黑色百步蛇聯想到龍,於是稱這裡為「瀧」部落。

陳秀如說,這裡天氣好的時候,遠眺海洋盡頭隱約可見黑潮線,故事中的百步蛇指的可能正是黑潮,以此傳說告誡子孫不要輕忽海的力量。

小米田砌石牆 保水又防災的生態智慧

4月正是小米結穗,逐漸成熟之際,只見部落坡地上,到處都是結實飽滿的小米。只是小米田裡,散落一層碎石頭,這可不是阿瑪(對男性長輩的尊稱)工作偷懶喔!

四年前陳秀如剛到部落時,他的媽媽從池上來探望他,看了一下部落環境後說:「這裡的原住民好像很懶惰,田裡怎麼這麼多石頭?」這時陳秀如才注意到田裡特別的景況。一般認為,田裡就該是裸露的泥土,而且越肥沃越好。後經延平鄉桃源國小校長鄭漢文解說,他才知道這是部落的智慧。

部落認為這裡的太陽有兩個,一個在天空,另一個在海平面,當太陽從海平面升起時,熱輻射相當驚人,地表的水分隨即蒸發;但鋪上石頭卻能阻隔了熱度,保留住地底下的一點濕潤,而這一點濕度,就讓生物得以存活。

這裡的坡度雖都在45度以上,卻未發生土石流,正是因為部落堆疊的砌石牆營造了孔隙,讓每次大雨所降下的雨水往下滲透、保留在地底。陳秀如稱之為「部落的生態工法」。

此外,種植小米完全倚靠人力,十分辛苦。陳秀如問過vuvu,為何要種到陡坡上?vuvu告訴他,這樣站著就能整理小米,比較不費力氣。一開始他相信了這個說法,直到自己親自整地之後,才發現其實並不好站。

後來,陳秀如才知道陡坡的好處,其實和當地的生態有關。這裡後山的森林,是老鷹的棲息地,加上面海,氣流非常適合老鷹飛翔。由於老鷹多,坡地上的小米田有如暴露在鷹眼中,因此沒有鳥害也不需要趕鳥;而晚上吹山風、白天吹海風的小米不容易生病,好吃又健康。

族人也會沿著砌石牆種山芋,雖引來山豬覓食,這些吃山芋長大的山豬,之後就成了族人獵捕的對象!

鈦美

參考資料: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211169

生態旅遊 一探山海間的生態智慧